西安:以“行走中的教育”助力鄉村S包養經驗振興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

作者:

分類:

requestId:6868cece27b870.20299490.

11月1日,由西安市鄉村振興局主辦,“踔厲奮發乘勢起 奏響振興最強音——包養鄉村振興看西安網絡主題宣傳活包養網動”正式啟動,采訪團走進長安一中,見證該校以“行走中的教育”幫扶困難學生、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包養動實踐。

記者來到西安市長安區第一中學(以下簡稱“長安一中”),長安一中副校長王有成介紹,老師們在教書育人的同時,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,以“行走中的教育”,走入學生家庭、走進學生內心世界,幫助生活困難的學生打開心結、增強信心、奮發向上。

  包養網       長安一中副校長王有成走訪貧困學生家庭

     系統幫扶 助力學生考上理想大學

小丁的母親因為傷病喪失勞動能力,她父親多年來在包養外打工,姐姐包養在上海上大學,日常花銷較大。因此,小丁一家的生活十分困難,前些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戶。

自小丁進入長安一包養網中那天起,學校就為其制定了系統的幫扶措施。

“我們學校為小丁確定了幫扶副校長、幫扶教包養師,并每學期為她提供1250元的助學金,同包養網時還幫她減免了每學期800元的學費,以及包養網書費、住宿費、保險費、校服費用等。包養”幫扶教師張瑋包養網說,“此外,我們班還為他每月提供200元生活費,讓她心理不要有壓力、學習上有動力包養。”

         長安一中幫扶老師張瑋家訪幫扶學生

在各類減免之外,學校每月至少和小丁交流兩次,了解她的學習、思想狀況以及家庭情況。“此外,我們每學包養期至少入戶3次,對小丁的家庭情況進行包養網仔細了解,及時發現小丁的生活困難,并及時伸出援手。”張瑋說,“疫情剛開始的2020年,我們持續對她和她家里加大幫扶力度。”

去年,小丁以547分的成績,考入夢寐以求的廣西大學。該學校是國家211工程的院校,同時也是國家首批的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高校。當得知小丁要為學校送錦旗之后,學校婉言謝絕。“我們認為這一包養切都是我們身為人師應當盡到包養的義務。”張瑋表示。

      常態家訪 為學生樹立生活信心

“小辛是文理分科后轉來我們班的一位女生,文靜乖巧,經常是包養一個人安靜地學習,與其他同學交流較少。學校告訴我,小辛的家庭是建檔立卡戶,我作為她的‘一幫一’教師,包養要重點關注。”長安一中教師張翻翻介紹說。

自此,張翻翻便對小辛開展常態化家訪包養包養網。“小辛家住得比較遠,記得第一次家訪時,我從市區到五臺鎮,走了一個小時的山路后才進了村子,然后邊走邊打聽,七拐八繞才找到她家。”張翻翻說。

張翻翻看到小辛家只有一間灰色瓦房。她父親手有殘疾不能干重活,母親離異出走,年邁的奶奶也患包養網包養網多年,家庭生活十分困難。

此后,認準了“門路”的張翻翻,加大對小辛的家訪頻次。回到學校后,他又加強對小辛的課業包養網輔導力度。校內外的不斷幫扶,讓小辛逐漸變得樂觀開朗,對于學習、生活也充滿信心。她便越發努力地學習,成績也始終保持在班級前列。為讓她提升綜合素質,張包養網翻翻鼓勵小辛競選班長,讓她變得更加自信。

“還記得才升入高中時,陌生的環境讓我有些害怕……后來,班主任發現包養了這種情況,他詢問我的學習,開解我,教我融入集體,現在我有很多好朋友,我和班主任也成了好朋友,他是一盞明燈,指導我學會適應。”小辛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。

      “三項舉措” 杜絕因貧輟學失學現象

近年來,長安區教育局圍繞“義務教育有保包養網障”核心目標,“三項舉措”賦能鄉村教育振興:聚焦家庭困難學生,對義務教育階段脫貧家庭學生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、“三類戶”家庭學生“應助盡助”,資助率100%;落實教師幫扶責任,加強家校聯絡,結對幫扶脫貧家庭學生,對其開展扶志向、扶學習、扶生活各項幫扶;優化各學段學生資助政策,加強與民政等部門的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,做好返貧和邊緣易致貧人口的監測和幫扶工作,杜絕因貧輟學失學現象。

在具體工作中,各結對幫扶教師堅持每月不少于2次關愛幫扶、每學期不少于3次家訪、每半月一次動態監測,確保學生安心學習、樂觀生活。各學校健全“國家資助為主、校內資助為輔,減、免、補、助相結合”教育資助體系,確保應享盡享、不漏人、不漏項。近年來,全區累計幫扶、資助學生包養網9600余人次。

長安一中為建檔立卡戶學生安排校級包抓領導和“一幫一”結對幫扶教師,逐漸形成物質幫助、精神幫助、心理幫助相結合,國家資助、學校資助、社會資助相呼應的幫扶體系。2017年以來,該校共為學生減免費用近6萬元,發放生活補助3.2萬元,發放國家助學金12萬元。

包養網安一中包養副校長韓超表示,“今后,我們將繼續努力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工作貫徹落實好,踐行‘行走中的教育’,幫助困難學生拋棄思想包袱,樹立自尊、自強、自立意識,積極、健康投入學習、生活,為促進教育公平、鄉村振興不懈努力。” (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)

TC: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